第(1/3)页 “将主要在全军力推军衔制?”张宪问道,他到能够顾名思义,知道军衔是指什么,但他还有疑惑:“将主要给什长伍长授予从无品的官阶?” “正是。”在呼延庚的计划里,锐士是作为统治中坚来培养的,而锐士的出身,又大多是大头兵,在宋代为人轻贱。现在也没有余力用文宣系统去和社会的传统观念对抗。那么只好继续旧瓶装新酒,给所有锐士一个官身。 张宪犹豫着:“无品官阶,将主用印给他们这个名义,倒没什么问题,可是俸禄怎么办?” “按照伍长、什长原先的俸禄给,本朝从天禧年间起,底层的军汉何时按时足额收到差俸?他们会满意的。” 张宪提笔记下:伍长授进勇副尉,什长授进义副尉,有大功者授进武副尉。 呼延庚接着解释他给指挥使以下设定的官阶: 押副授予从九品下承信郎,有功授予从九品上承节郎。 押正授予正九品下保义郎,有功则授予正九品成忠郎 副都头授予正九品上忠翊郎,有功则授予忠训郎 正都头授予从八品下秉义郎,有功者授予从八品上从义郎。 指挥虞侯授予正八品下修武郎,有功则授予正八品上训武郎 指挥使授予从七品最低一阶武翼郎,有功者授武义郎。 以上就是指挥使以下各级武官的官阶,张宪一一记录下来,随后问道:“从七品一共有八阶,都留给指挥使?” “正是,指挥使从最低阶的武翼郎开始做起,即使没有功劳,也要一年一升,最多八年,就升到了从七品的最高阶武功郎。” “为什么安排这么多阶。” “因为指挥使战阵上,直接与敌人白刃向敌的最高武官,立功的机会多。但他再往上升,便到了团司马一级,以一团五个指挥计,也是五选一,升迁的机会太少,便会让人失望。” “但团司马还有各种属官。”张宪道。 “不仅是团司马,像你行军司马的各类下属,也要在从七品的官阶上停留八年。” “看来从七品是个坎。” 说完了武阶的设置,呼延庚又和张宪谈论了一番行军司马下属的作战指挥使和情报指挥使的设置,张宪手头也没有人选,只能细细发掘。 张宪走后,又是张彦橘转了进来。呼延庚突然想,应该在安抚司设几个办公室……签押房,这样各主官不用跑来跑去。 他和张彦橘要说的,仍旧是官阶,文官的官阶。 “将主,本朝自有文散官,为何将主要知县以下,授予武臣的散官?” 第(1/3)页